面对疫情反复,免疫力才是健康的底层逻辑

2020-12-14

从12月7日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例确诊病例公布,目前成都共确诊新冠肺炎病例8例,虽然一系列防疫措施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相信此时此刻身在成都的所有人都有一丝紧张和不安的情绪。

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冬季疫情,我们除了做核酸检测、戴口罩、洗手消毒等措施外,我们还应该知道我们的免疫细胞,是面对新冠的重要防线。


专家呼吁: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侵袭

新冠病毒要想入侵人类体内,要突破“重重防线”,而人体也终将发现它们的存在,然后“奋起反抗”——这就是人体的免疫机制。具体来看,人类免疫系统由固有免疫系统(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和获得性免疫系统(T细胞、γδT细胞等)两大部分组成。

打喷嚏、咳嗽、咳痰,这些都是免疫细胞与新冠病毒作战的表现。人类的呼吸系统尽管是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开放系统,但这个系统从头到尾有多个环节,均部署免疫细胞“重兵把守”,防御病毒入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时,通过鼻腔和口腔进入到人体咽喉部后,将进一步蔓延气管及更细的支气管,进而到达肺泡。不过,这些病毒进入肺泡的每一步,都会遭到免疫细胞的“防御”和“监视”。

当新型冠状病毒侵犯呼吸道黏膜,固有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就会迅速“吃掉”入侵的病毒。通过人体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粘液和纤毛向上推动排除体外——这个过程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咳痰”。当然,咳出的痰上,也就沾着不少病毒颗粒。


如果固有免疫防线不幸被攻破了,获得性免疫作为“替补”,就会马上启动。获得性免疫是由T细胞和B细胞所介导,这两类细胞通常“定居”在机体的淋巴结和脾脏,它们一旦被激活,将显示极其强大的“杀毒”能力。它们会迅速的根据当前战场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武器强化和系统升级,在短时间内接受调派,汇聚大量细胞集团奔赴至战场,开始特异性的攻击被感染的细胞,精准打击敌人。

如果病人出现干咳症状,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病毒突破气管、支气管部位的防线,侵入到了肺泡,肺泡部位的免疫细胞,同样会被激活。如此一来,一整套环节中的免疫细胞都会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直接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机体发热。

新冠肺炎死亡率,与体内免疫细胞功能的关系

中国疾控中心3月报告中曾指出,全国新冠肺炎死亡率为2.3%,北京为1.9%,上海为0.9%,而武汉则为4.6%,为何武汉死亡率远高于其他地区?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研究小组分别检查了武汉、北京和上海的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前的淋巴细胞数,研究对象包括752位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和14117位健康人。


新冠肺炎病情与免疫细胞的受损程度相关

入院之前各地区病例淋巴计数如下:
武汉:0.8×10E9/L(IQR, 0.6-1.1)
北京:1.0×10E9/L(IQR, 0.7-1.4)
上海:1.1×10E9/L (IQR, 0.8-1.5)

上海和北京COVID-19患者特征

在已确诊患者中约有90%存在发热,其次是疲劳(25.2-27.1%)、头痛(9.8-11.1%)、咳嗽(49.1-51.0%)与痰多(20.0-23.1%)。类似寒战、咽喉痛、气短、厌食、腹泻、恶心和呕吐等症状不太常见。

经过数据比对,研究人员初步证实免疫细胞功能与死亡率有关。他们发现三个地区的新冠肺炎患者体内淋巴细胞数越低,死亡风险越高。

综上所述,只有人体自身免疫活性较强,才能更有效的抵御外来病毒的侵入。

如何维持免疫细胞的强大杀伤力?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安部良教授表示:年龄的增加是免疫力下降的最大原因。

协和医科大学对近1000名中国人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T淋巴细胞均呈现出随年龄的增长,机体T淋巴细胞下降。


* TCR(T细胞受体)多样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降低致使对外界的防御能力相应降低。
* 2008年,对瑞典老年人群研究发现不同的免疫状态与预期寿命有重要关联。
* 2013年,国际权威杂志报道,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血液中免疫细胞总数都会下降,但男性免疫细胞减少速度明显快于女性。

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外,冻存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今天的健康细胞数量比明天更多
今天的细胞永远比明天年轻


储存年轻、健康、质量优的免疫细胞,将是给生命的一份保障,也是为人体健康储存一份希望,运用自己年轻的、有活力的细胞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延缓衰老!


云南省干细胞库是一家集干细胞资源保存、科研开发、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干细胞库。与云南省多家三甲医院均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干细胞关键技术研究和干细胞治疗重大疑难疾病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目前库区能够检测、制备、储存的干细胞包括以下六类:围产期造血干细胞、围产期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牙髓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免疫细胞。


想了解更多跟免疫细胞储存相关内容,欢迎联系0871-68317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