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间充质干细胞助力活体肾移植获成功!断掉免疫抑制剂后,18个月完全耐受新器官

2020-06-28

器官移植见证了医学界的一次次“奇迹”,但要成功实现这样的结果,需要借助的手段却天差地别。最近,来自意大利的研究者报道了一例活体肾脏移植受者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输注诱导免疫耐受获得成功的案例。这是世界首例间充质干细胞助力活体肾移植获得成功。

它提供了证据,证明用MSC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可以安全撤回维持免疫抑制剂的药物,同时保留最佳的长期同种异体肾移植功能。目前该患者已经成功停止了免疫抑制药物的摄入,并且现在已经有18个月没有进行具有最佳肾脏同种异体移植功能的抗排斥疗法。
该病例报告提供了第一个证据,即在活体肾脏移植中,自体骨髓源间充质基质细胞(MSCs)的输注可以与移植后晚期安全,完全终止维持抗排斥药的使用相关联,从而最终达到手术耐受状态。该病例还可以为将来的研究做准备,以评估除临床标准外,一组非侵入性免疫监测工具是否可以在MSC治疗后识别出致耐受原性的特征,最终可以帮助确定适合安全免疫抑制药物停药的患者。不过,在活体捐献者和已故的捐献者肾脏移植中,迫切需要基于此方法的进一步研究。
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是一名37岁的患有终末期肾脏疾病的男性,于2010年10月接受了与生活有关的供体肾脏移植,并参加了自体离体扩增BM来源的移植前输液的初步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他因免疫球蛋白(Ig)A继发于肾脏疾病的终末期肾脏疾病而接受腹膜透析,并从父亲那里接受了肾脏移植,但两种人白细胞抗原(HLA)单倍型不匹配(一种在HLA-A上,一种在HLA上) -DR)。交叉匹配为阴性,抗供体HLA抗体也为阴性。移植前一天,静脉内给患者自体BM-MSC(每公斤体重2××106克)。从移植后第0天到第6天,采用小剂量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输注(0.5μmg/ kg,每天静脉注射)进行诱导治疗。
输注BM来源的MSC后,患者在移植后迅速恢复了正常的肾功能,此后经历了简单的临床过程,并在接下来的2年中稳定了移植功能。移植后1年,监测方案活检未显示亚临床排斥反应的证据。同时血液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对供体肾脏产生了耐受性。患者所服用的免疫抑制剂逐渐减少,直到完全停止服用。
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和生物制剂的引入改变了移植领域,导致包括肾脏在内的实体器官同种异体移植物的短期存活率显着提高。不幸的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导致宿主免疫系统的非特异性抑制,以及脱靶效应。除了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还会增加威胁生命的感染和恶性肿瘤的风险。所有这些都会对同种异体移植功能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大多数药物仍不能预防慢性同种移植排斥,成为器官移植1年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述成功案例,则提供了很好的临床应对参考。